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十四五”大学文化建设规划
2024-11-06 14:44     (点击: )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文化形态。大学文化建设积淀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价值,承载着学校的办学初心使命,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成绩

“十三五”时期,学校坚持文化铸校战略,秉承厚德博学校训,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以校为家,校荣我荣,奋发有为推进学校发展。

2校园文化品牌形象有效构建。加强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进一步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精神、“一训三风”,创作完成了校歌的谱写传唱,拍摄制作完成学校宣传片,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提升了学校整体形象和社会美誉度。

3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以学校章程为统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组织规则和各类办事程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大学治理规章制度体系。

4校园文化景观品质得到提升。建成了崇德水景广场、校史馆、学前教育展览馆,扩建了图书馆、体育场,完成了校园道路和楼宇重新命名,新建了行知园、桃李园等园地,设立了师范生誓词等,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初显成效。

5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发展学生社团,着力开展第二课堂,举办了“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社团巡礼月等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开展“互联网+”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育,连续举办元旦晚会,开设教职工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二)存在不足

“十三五”时期,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氛围日益浓厚。与此同时,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需求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校园文化氛围还有待进一步营造,文化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文化在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本科师范院校中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满足广大师生高层次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优化立德树人育人环境,自觉把大学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努力建设格调高雅、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陕师院文化,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本科师范院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三、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初步形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校园文化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以办学精神、校训校风、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治校方略、办学特色等为文化内核的陕师院文化品格进一步弘扬,引领凝聚作用更加突出。厚德博学、自强不息、立身传道、知行统一、爱校荣校、乐幼爱教的文化生态更加凸显。文化环境及其内涵品味优化提升,文化载体和文化建设成果更加优质丰富,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传播更为广泛,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学校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提升。

四、基本思路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弘扬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凝炼建校以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精神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学校凝聚力。

1.以制度文化为保障,推进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坚持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建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各项制度高效、有力执行的良好局面。

2.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学校环境文化的功能和品位。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品牌形象建设,全面提高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强学校文化环境管理,注重文化阵地建设。

3.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弘扬陕师院精神。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彰显优良校风。通过培育鲜明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引领师生践行陕师院精神。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4.以形象文化为展示,着重打造文化传承平台。通过加强文化景观建设、完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加强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学院学科文化、提升文化服务与支撑能力,加强学校形象文化建设,持续深入挖掘形象文化凝聚功能。

五、主要任务

(一)以精神文化提升工程筑牢思想之基

1深化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把育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根据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价值观引领。

2弘扬陕师院精神。围绕办学定位、理念、特色等加强宣传,讲好师院故事,拓展师院精神呈现形式和展示平台。持续加强校史馆建设,强化校史整理与修订,完善展板和陈列物品,形成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发展历程、体现学校精神传承的成果。将校史纳入新生入学和教师入职教育,让师生知校史、懂校情,促进师院精神薪火相传。组织开展爱校荣校系列活动,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优秀表彰等重要典仪,丰富和完善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3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把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教学环境、学习氛围、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争创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

(二)以先进制度文化夯实治校之基

1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以大学章程为核心,健全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利运行规则。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规程、议事规则和内部机构组织规范,实现管理运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工作流程,形成规范有序、无缝衔接、运转高效、协调统一的教育和管理服务机制。

2健全完善各方面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加强制度创新。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着力实现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完善制度切实有效推进教职工民主管理活动的开展,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学校内设机构形成按制度办事,尤其是各学院在学校治理框架下发展完善其内部治理制度,用法治思维推动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规范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校务、院务公开制度,规定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切实保障师生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民主监督作用。

(三)以优美环境文化锻造内涵提升

1加强文化景观建设与改造。分别做好雁塔、长安两个校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体规划和分期建设。在“十三五”规划基础之上,着力建设森林式、花园式、立体式校园,维护好、保护好、利用好崇德水景广场、桃李园、师范生誓词雕塑等一批校园景观。有序实现校园美化、花化、绿化、亮化工程,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增强校内标识牌和固定放置物的艺术设计,凸显学前专业特色,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2加强重点建筑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修建产教融合大楼和室内体育场两大基础设施,使之成为陕师院文化新标识。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文化艺术中心和具有一定规模且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综合演出礼堂。推进教职工活动中心、教职工阅览室、学成广场、图书馆、学生公寓、田径场等项目的建设和周边环境提升建设,使之成为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3加强楼宇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的配套设施。丰富和创新公共设施内外的学校特色文化表达方式,利用学生文化艺术作品开展走廊艺术设计与装饰,继续探索“文化墙”、LED电子显示屏幕在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学院办学特色等方面的作用。

4加强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加大学生生活园区、教师公寓周边环境建设和服务配套设施投入,加快学生公寓周围花园景观、平台的文化空间塑造。坚持公寓文化节、文明宿舍创建等品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公寓内党员工作站、共享自习室等资源,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四)以高尚的行为文化强化奋斗意识

1弘扬师德风尚,全面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规范师德考核,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优秀教师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和宣传。持续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等评优表彰。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完善教师评价与人才管理办法,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要求锻造良好师风师魂。

2浓郁“厚德博学、知行统一、学高身正、勤学善思”的“一训三风”。坚持深化拓展第二课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地落细,深化“五育并举”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用好各类评优表彰、宣传选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激发学生锐意进取。

3建设书香校园,形成“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风尚。充分挖掘图书馆、校史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利用设施设备和文献资源,结合“4.23世界读书日”“书香师院 尽享阅读”寒暑假荐书活动等开展全校读书活动,浓郁校园阅读氛围。支持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建设“读书角”“读书会”,推动形成示范辐射作用。

(五)以良好的品牌形象文化提升艺术修养

1加强文化标识建设。进一步规范使用学校名称的标准色、标准字以及校徽、校旗、校训、校歌等文化标识,在办公系统、公共关系系统中执行文化标识的要求和规范。规范使用具有学校标识的各类指示牌、PPT模板、文化宣传材料、学校礼品等。开发能够体现陕师院特色的文化制品和文创产品,完善学校形象文化。

2打造文化品牌项目。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办好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和各类学术讲堂,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加快“一院系一品牌一特色”文化项目培育建设,积极打造学院文化特色。加强院系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乐幼爱教”文化艺术节、戏剧节、体育文化节、英文文化节等学院特色活动的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报道,提升学院和学科影响力,促进文化品牌形成。

3繁荣校园文艺体育活动。加大对大学生文化艺术社团的支持,培育高水平艺术团队和高质量艺术节目。办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提炼艺术教育成果。扩大大学生艺术团、教职工文化艺术活动规模,用歌曲、舞蹈、摄影、书法、绘画等形式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全面做好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全校运动会,举办大学生足篮排羽乒等各类单项比赛,积极参加陕西省高校教职工体育竞赛,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

4加强学校文化传播。整合平面、视听、网络媒体渠道,建设校媒矩阵,形成融媒体集合,使其成为展示学校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完善学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记者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制度,建立对外宣传机制,扩展大众媒体特别是重要媒体的战略合作渠道,以重要成就、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人物相关活动为切入点,努力增强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加强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橱窗等宣传媒介建设。

(六)以丰富的网络文化传递师院正能量

1打造校园网络媒体新矩阵。整合学校各类新媒体资源,在点击量、活跃度较高的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文化传播阵地。依托学校官微、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利用文字、视频、图片、直播等形式,围绕理论学习、文化活动、校园新闻、典型事迹、重要节日等内容打造一批贴近师生、服务师生、引领师生的“网红”品牌。

2优化学校主页、新闻网、招生网等网络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学校OA办公系统、学生网上办事等应用平台建设,扩大网络文化育人覆盖面和服务面。整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优秀网络文化内容创作。支持并创建一批网络文化工作室,密切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校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内容创作,积极发声,主动传播网络正能量,牢牢把握校园网络舆论正确导向。

3建立和完善学校舆情监测信息系统。构建校园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加强舆情科学研判,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能力,组建学生干部舆情信息员队伍、教师网络评论员队伍,引导师生在新媒体产品创作、平台建设、数据挖掘、研究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化建设工作的方案规划、决策部署和组织实施,对各学院、部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经费保障。学校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财力、物力投入,鼓励多渠道筹措学校文化建设资金,用于校园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建设,保障文化建设可持续推进。各学院、各单位要将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中,加强本单位文化建设和经费支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三)人员保障。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为主体的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局面。

关闭窗口